**东营市“新志愿 融治理”优秀志愿服务项目:小螺号,激发城市治理新活力**
近年来,城市治理与社区建设的重点逐渐从“政府主导”向“社会共治”转变,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。**东营市“小螺号”项目**,作为“新志愿 融治理”模式下的优秀志愿服务案例,展现了基层治理创新和志愿力量凝聚的双重价值。它不仅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内涵,还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### **“小螺号”的项目初心与社会意义**
“小螺号”是东营市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与志愿服务融合的创新举措之一。该项目以儿童、青少年等特殊群体为关注重点,依托东营市志愿服务中心的专业指导,整合社会资源,为城市社区注入新的活力。项目名称“小螺号”意在传递正能量,像小螺号的号角声一样,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,唤起更多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。
在当前城市化步伐加速的背景下,社区内的实际需求日益多元化,传统的行政手段显得“力不从心”。“小螺号”正是定位于通过志愿力量拉近城乡居民之间的距离,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深化治理,真正实现从“被治理者”到“协同治理者”的转变。
### **核心模式:以“小切口”撬动“大治理”**
“小螺号”以“小切口”入手,通过细微的形式解决社区“麻烦事”,并逐步撬动城市治理的“大局”。它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**重点服务社区特殊群体**
“小螺号”通过设立专属服务队,聚焦儿童、青少年、孤寡老人、困难家庭等群体,以初级帮扶切入,连接社会资源,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群解决问题。例如,在寒暑假期间,“小螺号”发起了多个青少年安全教育和公益辅导班,减轻了家庭和学校的负担,让家长和孩子真正感受到关怀。
2. **志愿者队伍专业化与本地化结合**
“小螺号”创新志愿者招募和培养方式。首先,通过专线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;其次,“本地化”发挥作用,招募大多来自社区的人员参与,让志愿者更易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。例如,在东营某社区开展的“邻里守望”行动中,社区内多名志愿者成为了独居老人的“暖心管家”,定期探访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急需问题。
3. **注重参与式治理**
一个特别有亮点的地方是,“小螺号”注重服务过程中的居民参与感。通过打造“开放式议事日”,让居民直面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意见。这种互动机制让服务更具针对性,也提升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。
### **案例解析:“一场改变孩子假期的公益行动”**
在2023年暑假期间,“小螺号”发起了“点亮乡村儿童未来”公益活动,为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送去了多样化的假期课程。例如,语文老师张老师作为志愿者,通过“小螺号”为40余名孩子开设了“梦想课堂”。除了日常学习的辅导,孩子们还参与了环保手工制作、社会游戏角色扮演,甚至观看了一场露天电影。这种贴近实际需求的公益活动,不仅丰富了儿童假期生活,还为他们带来了更多温暖与陪伴的记忆。
**“小螺号”项目的成功之处**,不仅在于以“小”而见大,更体现在它连接政府、社会和个人多层次力量,将“新志愿”与“融治理”有效结合。这一切,不仅呼应了东营市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的目标,更昭示了中国城市治理的崭新方向。